2024年智己l7

汽车的驾驶辅助系统应该如何开启和调整?在智能时代,一些汽车公司选择把辅助驾驶开关放在变速杆上,把调节留给旋钮和钥匙。这样的设计其实隐藏了车企对辅助驾驶和产品的态度:辅助驾驶将成为车辆驾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这个设计细节可以体现一个车企的思路,或者一款新车的定位。

024年智己l7"

那么如果有新能源车,在燃油车换挡拨片的位置为用户设计最常用的辅助驾驶调节开关?特别是它把最常用的调速放在了“降档”拨片的左侧,每次调速都像燃油车降档后下一秒就会突然加速。然后我觉得这款车希望用这样的设计唤起人们对驾驶和操控的记忆。

这种设计细节出现在智机L7上并不奇怪。毕竟它的主要驾驶乐趣和运动性能在这个市场上是不多见的。

在天马山赛道刷圈速榜,漂移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从数据上证明了智极L7的性能水平。它的购买者在日常驾驶的状态下会有怎样的体验?

灵动如蛇的大家伙

目前来看,在操控和动力配置上,L7 Dynamic和L7 Pro没有区别。它们都标配了前后油冷电机、BREMBO的制动系统、电控可调阻尼减震器和后轮转向系统。除了这些硬件,来自威廉姆斯工程团队的参数调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L7最大功率达到425kW(578PS),接近大V8车。要把这点动力都挤出来,我们可以启动“超跑模式”,然后在Tai 空、流星、飞船的屏幕画面下同时把刹车和油门踩到底,然后松开刹车…

在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有效辅助下,L7只需要短暂的助跑就能让车速上升到三位数。为了防止测试车冲出场地,我用尽全力踩下刹车。虽然受制于地面,但时不时能听到轮胎抱死的声音,高性能的制动硬件配合快速响应的电子稳定系统,车身在减速过程中没有不必要的摆动。

或许从这里也能看出智记L7提升操控性的思路:通过全轮驱动、转向和高效的电子系统,充分利用四个P零轮胎的抓地力。

绕桩的下一步需要更好的支撑悬挂和更完整的身体动力学。支撑效果较好的电控悬架,以及电动车较低的重心,使得智记L7的轧桩现象没有同级车明显。在后轮转向的帮助下,绕桩时甚至听不到轮胎接近抓地力极限的巨大噪音。这个轴距超过3m的大家伙好像在赛道上行驶。

说到后轮转向,Pro版加入产品线后,智记L7提供了国内门槛最低的后轮转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向一侧旋转6°(加起来是12°)。L7在低速场景下只需要5.4m的转弯半径,但在高速下却可以像加长150mm轴距一样稳定。对于用户来说,感知最深的场景可能就是狭窄的城市道路的折腾。面对直径约10.8m的窄弯,轴距与L7相近的车通常需要多倒一手才能通过,而L7不需要额外操作。

在L7之前,我也驾驶过后轮转向角为10°的车辆,他们的后轮转向系统会简单地“平移”车辆的前部,车辆会划出一条不可思议的转弯路线。L7的6°转向角度更自然,但也能明显感觉到车尾在反方向运动,帮助整车各种转弯。在这个级别的电动车中,这种灵活的感觉还是比较新颖的。

有桩的金卡纳遗址更适合体验一两个数据。要对L7有更全面的了解,可能还是要去开阔的城市道路上看看。

它会让你想起谁?

智极的自定义驾驶模式,可以调节动力、转向、电控制动系统、悬挂等特性。既然设计以运动为主,那么把除了动力之外的所有项目都调到最运动的模式,可能是打开L7最好的方式。

虽然已经是“最运动的模式”,但开路上的知性L7似乎已经改变了性格。驾驶舱隔离了底盘和轮胎的大部分噪音,这是显著提高车辆“体感舒适度”的一种方式。主动电控悬架不追求极致的路感,但会过滤掉那些对乘客来说太过分的细微震动;大震的时候悬浮里没有余震,好像有空空气悬浮。此时的L7不像是一辆中型轿跑,而像是一辆高级大型行政车。

L7的能量回收系统可以三档调节,但即使是最强的能量回收也不是单踏板模式的效果,车子会像燃油车一样慢下来。只有在需要轻踩刹车的时候,才能从明显的制动力中感受到这是一款相当运动的新能源车。

当动力系统处于标准模式时,L7并不像其他新能源车那样喜欢瞬间释放全部动力,而是用一种更像大排量燃油车的方法,温和但有力地推动车身和乘客前进。这个待遇和豪华品牌造的(中)大型电动车一模一样,只是智记L7离我们更近一些。

L7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很快会让我忘记智记还是汽车世界的新成员。它的仪表盘显示驾驶辅助系统的虚拟视觉界面,几乎实时渲染在地面上的虚实线条,路边停放车辆的朝向、类型、数量的精确显示,两轮车、三轮车的多方位差异化建模,都会激起驾驶者对L7驾驶辅助的想象。

=================================================

除去数字货币的权利玩法和“硬件OTA”带来的所有可能,智机L7带来的体验还是超出预期的。回忆起L7的驾驶感,偶尔会想起那个打破电动车漂移记录的对手。可以说,知止作为新一代达到这一高度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竞争,也只是进入了一个短板互补的时期——传统车企在三电、E/E架构等领域正在迎头赶上,而新车企在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差距正在快速追赶。汽车行业的这些新玩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