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纳塔2021款报价及图片

索纳塔2021款报价及图片

2024年的这一年,有车企,有你有我。抗拒不一定是错误的选择,退缩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决定。

截至3月初,科技行业有141家公司裁员3.4万人,其中包括许多人梦想加入的谷歌、微软、亚马逊和思科等巨头。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游戏领域的联合国裁员约25%,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上涨了约5%。艺电公司裁员5%,索尼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派拉蒙公司解雇了尼克国际频道的整个Noggin团队,字节跳动的舒菲公司裁员20%。

恢复披露后,剔除16-24岁学生的新青年失业率为15.3%,高于10%以下其他年龄组的表现。可以看出,在规则和趋势不同之后,传统规则的适用性越来越低。

汽车行业自然不能免俗。樊菲预计将裁员70%以上。T0级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正式宣布将裁员7500人。这是一般情况,细化也是如此。

比如你我身边的汽车消费,价格战如火如荼,燃油车已经初步跌破底线。别克君威是中国汽车市场上享有盛誉的中级燃油车,是2024款车型的25T尊贵版。现在,终端4S店的裸车价格已降至11.98万元,但上汽通用2月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80.2%,同比下降了59.81%。

美系车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相同的价格和市场下,韩系车选择反抗。

2024年在中国的韩国车,变了一些

在3月26日上市之前,其实全世界都已经预料到第11代索纳塔会在中国上市,价格会有惊喜,就看惊喜有多大了。早在2月27日,第11代索纳塔正式公布预售信息,1.5T版本起售价15万元,2.0T版本起售价17万元。

大多数人也知道这个价格数字意义不大。毕竟,日产天籁、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迈腾等入门级版本的裸车价已经低于相应的数字。北京现代的预售动作更多是在试探消费者的意图,释放信号。收集4S门店的订单信息和反馈,确定正式指导价的定价范围。释放的信号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和潜在用户来说,他们希望完成抢夺,而这不仅仅是一辆索纳塔汽车的任务,而是北京现代品牌在中短期内可见的一条亮线。

春节假期后比亚迪推出荣耀版后,第一个站出来“对抗”的合资品牌是北京现代,打出了油比电强的旗号,伊兰特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索纳塔的预售政策中,这一表现继续亮眼。当第11代索纳塔正式上市时,在价格数字和购买政策出来后,油电的官方PK局面初步拉开了序幕。

1.5T+8AT版本的指导价格为13.98-16.28万元,2.0T+8AT版本的指导价格为16.38-18.68万元,比预售价低了1万元。然而,与细分市场相比,这样的价格表现仅高于平均水平。福特蒙迪欧1.5T终端起售价约为13.8万元,2.0T终端起售价约为16.8万元。销量表现尚可,1月7638辆,2月3381辆,已经是不错的生活水平。然而,雅阁终端的起步价已经进入13万元,天籁进入14万元,凯美瑞在换代前已经跌入15万元。因此,在没有官方的购买政策之前,当第11代索纳塔面对同价位的竞争对手时,除了韩系车的完美配置外,剩下的优势就只有动力总成了,1.5T的最大功率为170马力,2.0T的最大功率为250马力,再加上8AT虽然它比君威的9AT少了一个档位,但每个人都知道通用的变速箱调校无法支撑卖点。

不过官方政策一出,战斗力就开始释放了。购车3000元至10000元,旧车置换补贴10000元。两者相加相当于购车最低减7000元,最高减17000元。3年0利息,7年/15万公里质保,最高利息9000元。换句话说,如果你以最经济的方式购买汽车,它将在大屏幕上播放。12万元起,低价落地价不到13万元。

而这个价格相当于两年前买大众速腾的人。如果只考虑交通和性价比,相信会有些遗憾。至少在和朋友聊天时,会有错过的笑话。

这种定价和销售策略的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减轻了4S门店的压力。为了完成任务,4S的商店不必通过给自己的商店大幅折扣来亏本销售汽车,相应的份额由政府提供。这是2023-2024年行业内少数品牌的良好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价格体系,甚至是二手车的保值率。

其他产品方面,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945*1860*1445/1450mm,轴距为2875mm。它比汉DM-i略小,比凯美瑞略大,与雅阁基本相似。智能方面,全系支持车道保持和主动刹车。除了最低装备,其他都是L2级别的自适应续航。常用配置方面,全系拥有液晶仪表盘、无钥匙启动、车辆远程控制空调节/车窗等功能,全系拥有12.3英寸大屏和LED大灯。1.5T Pro的次低配版本已经基本覆盖了日常能遇到的所有场景。

然后,对比之前在中国销售的WLTC a系列韩系车,第11代索纳塔继续保持高性价比,配置丰富,技术成熟度在全球得到验证。突破在于,就北京现代的营销策略而言,一是大幅缓解渠道销售压力,保证价格体系稳定,二是其产油比产电强的概念是为了吸引消费者,8AT的应用是具象化的。

降价潮会来么?韩国车在中国为何还不死心?

从客户至上的角度看待第11代索纳塔有两个关键话题。一个是它在当前的降价潮中可能扮演什么角色,另一个是韩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多少机会,以及它将长期存在。

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难。

在降价潮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北京现代下一步想要什么,以及官方和4S门店分别在做什么。

北京现代的下一步还在预热中。至于是否进一步跟进降价潮,目前来看是必然的,但合理性还是有的。

以旗下最畅销的伊兰特车型为例。2022款车型的指导价降至9.98万元,4S店终端的优惠约为2.5万元,实际入门级裸车价格在8万元至8.5万元之间。跟随2024年的降价潮,官方将其调整为7.48万元,这是一个相对理性的跟进。至于不理性的案例,市场上有很多,比如凯迪拉克XT5直接将官方价格降低了10万元。

4S门店是否跟进降价将对中型车降价潮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简而言之,这样做的逻辑是,如果第11代索纳塔上市后销量增长良好,政府和4S商店将联合给予一些鼓励购买的政策,这显然将抢夺三强日系和其他新能源中级车的市场,降价潮显然将继续增加。但考虑到目前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导致价格战的前提,考虑到品牌在复苏期不会做特别颠覆性动作的思维惯性,数字化可能性的概率处于中等水平。

韩系车在中国车市的长期性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话题,但也是一个更真实更有意义的话题。

自长安铃木撤出中国以来,已经过去了6年。随着东风雷诺和广汽三菱的退市,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进一步增强。每当企业销量出现动荡时,舆论场上的高频话题总是XX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

韩系车在中国车市的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此后,北京现代历年的销售轨迹如下:

2016年114万辆,2017年78.5万辆,2018年74.6万辆,2019年70.3万辆,2020年50.2万辆,2021年36万辆,2022年25万辆,2023年25.7万辆。

销量数据的趋势是北京现代已经停止下跌,顺便说一下,它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1200万辆,这对汽车市场的增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红利。

其兄弟车企的下滑也出现在2017年,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轨迹如下:

2016年为65万辆,2017年为35.9万辆,2018年为37万辆,2019年为28.98万辆,2020年为24.93万辆,2021年为16.3万辆,2022年为9.4万辆,2023年为16.6万辆。

虽然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业绩的下滑,但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是,随着业绩的下滑,企业也在内部减负,比如出售工厂、梳理销售渠道、推出新车型等。现代汽车于2021年将该工厂出售给李在镕。2023年年中,在谈及中国战略时,现代汽车CEO张在勋继续关停并出售工厂,目标是用一家工厂实现合理发展。

商业市场的规律从来都是能否赚钱,母公司是否有资金和技术应对竞争和反击,并进一步细化到汽车领域,再加上能否长期赚钱。毕竟这不是一个快销产品,不是一个软件公司,但它需要预先投资100亿元,甚至重组重新运营供应链系统,然后慢慢收获回报。

可以说,当不同领域的大多数高管被放在现代汽车/北京现代汽车CEO的位置上时,他们所做的选择是不断尝试,因为这距离对峙的定义还很远。还是一个老话题,现代集团不缺资金和技术,它代表的不仅是民营企业,还有韩国汽车行业。

从2022年到2023年,2023年全球Top3车企的汽车销量超过730万辆,2023年全球营收约8750亿元,营业利润约810亿元,净利润约660亿元。

如果以企业维度对比,比亚迪集团营收为6023亿元,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超过4834亿元。2023年全球销量302.4万辆,集团回本利润300.4亿元。从汽车业务、全球化、销量突破、技术布局等方向的比较来看,韩系车在很多板块都值得中国车企学习和借鉴。除了运营之外,韩系车在燃油发动机、变速箱、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氢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方面的积累和进步整体掌握度更高。

关于退出的话题,近几年官方的表述和回答都是否定的,逆袭意味着品牌高端化,可以简单理解为降低廉价车的销售占比,追求主流市场(如中级车、紧凑型SUV及以上车型)的高认知度份额,实现盈利。

当然,除了商业逻辑,这背后还有很多思考。例如《左传》中的句子说:“小国无罪,但要看其罪”。

现代和起亚以及它们的N品牌和捷尼赛思不仅代表了企业本身,也代表了韩国汽车行业的所有资产。两国的地缘关系决定了其与中国汽车市场紧密联系的必然性。

例如,2023年12月,《韩国经济日报》发文称,中国在韩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第三季度,从韩国进口的乘用车比例从2021年的1.2%增加到4.3%。数量不多,韩国的汽车销售有很强的地方保护,现代起亚占总数的90%以上,但趋势很明显。

并且,根据KAMA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中,韩系车的市场份额为7.3%,较2021年的7.7%略有下降0.4个百分点,排名第五,低于德国、日本和中国。

其中,除了整车之外,还包括新能源兴起后整个零部件体系的对抗。世界电池看东亚,东亚电池看中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福迪和中创新航等公司的全球崛起蚕食了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的份额。

写在最后

而且,除此之外,这也关乎“离开容易,回来难”的逻辑。虽然可以在较浅的层中看到逻辑,但不同决策的结果明显不同。例如,在2023-2024年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下,车主和高管表示遗憾的案例越来越多。

2024年3月19日,法国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制造商“需要与中国人民合作”,“对中国完全关闭大门,这太可怕了”。

2024年开年,虽然一方面是反补贴调查,但更多的欧洲汽车行业机构和相关人员来到中国,探讨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话题和行动。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高管似乎讨论了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等话题。

谁都知道汽车行业的规律逃不出长期主义的规律,优秀的企业可以缩短周期,但就连余承东和李想都敢喊自己遥遥领先,500万元以内最好,1000万元以内重新定义口号。但是我不敢站起来。我可以在X年内回本,X年内赚钱,X年内飙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