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报价

顽固守旧,昨日黄花…在电动化改造大行其道的当下,丰田被反复贴上各种负面标签。虽然被业界嘲讽为车界的“诺基亚”,但丰田的赚钱能力依然是车界的顶尖。

5月8日,丰田汽车发布了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业绩。本财年,丰田营业收入为45.0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9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5.35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84亿元),同比增长96.4%;净利润为4.9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95亿元),同比增长101.7%。

丰田汽车报价

尤其是丰田公司营业利润突破“5万亿日元”的惊人表现,不仅是该品牌创立近百年来的首次,也是第一家实现这一目标的日系车企。

要知道,包括比亚迪、SAIC、威小利在内的18家国内主流车企,2023年的净利润加起来只有900亿左右,也就是说一辆丰田车的利润就顶得上中国车企的总和。

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大关,混音占1/3。

丰田的成功绝非偶然。2024财年的成绩来自于品牌战略的谨慎布局、汇率变化的强大影响以及在全球的良好市场表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丰田和大多数企业一样,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

直到疫情结束,随着供应链的修复和市场供应的恢复,丰田前几年被供应不足压制的需求才得以释放。同时,借助更高效的全球体系,丰田也抢占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24财年,丰田全球产量达997.17万辆,同比增长9%;全球销量达1030.95万辆,同比增长7%。

分地区来看,北美市场作为丰田最大的汽车市场,全年销量超过280万辆,同比增长14%;欧洲和印度市场也增长强劲,在华销量仅增长1.4%,导致丰田未能实现104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在电气化转型中,丰田一直对“纯电”不太感兴趣,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混动车型上,这一点从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出。丰田汽车千万销量中,混动车型逐渐承担了447万辆的重量,同比增长24.5%,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1.67万辆,占总销量的1.13%,存在感微乎其微。

丰田的自行车利润翻了一番。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官方声明,丰田去年每辆车的平均利润比2022年增长了两倍,达到4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9万元)。

全球各地区销量的增长和自行车利润的增加给丰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24财年,丰田在日本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北美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6%;欧洲地区营业收入同比激增32.9%;在亚洲,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对于丰田来说,不盲目追求纯电动车是第一要务。

除了产销之外,日元贬值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丰田的外汇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145日元。到今年3月底,日元汇率已经贬值到155日元。对于丰田来说,每贬值1日元,将产生约500亿日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增益效应。

2025财年,全球第一的丰田打“安全牌”?

虽然吸金能力这么强,但丰田还是下调了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盈利预期。

丰田汽车官方预计2025财年销售收入为4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营业利润为4.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7%;预计净利润为3.57万亿日元,同比减少27.8%。

官方的解释是,丰田将在新的一年投入3800亿日元的“人力资本”来支撑供应商和经销商的人力成本,投入“多渠道”战略。

不久前,丰田的工会要求提高员工奖金,比之前最高的7.2个月多了4个月。一旦请求被批准,这将是丰田历史上最高的年度奖金。

同时,丰田还需要处理产品质量问题。2022年,日野汽车被曝发动机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日本调查委员会发现,日野汽车造假至少始于2003年,时间跨度近20年,并非该公司此前公布的2016年前后。

紧接着,丰田相关的负面新闻被反复曝光。去年,大发汽车的子公司大发汽车被发现在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作弊,暂停了全球交付。今年,丰田旗下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生产的4款发动机被曝出“尾气排放测试数据造假”。

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和产品质量引发的舆论谴责,让丰田的声誉大打折扣。但业内人士表示,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受挫是这一“保守预测”的重要因素。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丰田在全球汽车销售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0.6%,也是唯一超过10%的汽车集团。其中,北美市场是丰田最大的市场,市场份额为14%,同比增长1.7%,欧洲市场为7%,南半球为14%。可以说丰田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很强的。

唯一不同的是,丰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4%,同比下降1.4%。虽然丰田在中国的表现已经是日系品牌中最好的,但难掩疲态。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变游戏规则。”丰田首席财务官宫崎阳一表示,丰田在一些领域远远落后于在华竞争对手,需要忍受数年的困难,以避免陷入与本土品牌的价格竞争。

对于丰田来说,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冲击,推出适应新能源市场的新车产品,顺利突破价格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