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ongtufly (ID: hongtufly),作者:莫恩萌,编辑:深海。
继中日合资品牌广汽三菱停产裁员的消息之后,又一知名合资汽车品牌传出裁员消息,而这个合资汽车品牌就是广汽丰田,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19岁生日了。
广汽丰田方面表示,此次裁员主要针对部分劳务派遣员工,不涉及正式员工。雷达财经了解到,广汽丰田目前约有19000名员工,其中未缴纳社保的劳务派遣人员约为1700人。如果传闻的千人裁员规模属实,此次裁员将有超过一半的派遣员工离开广汽丰田。
但广汽丰田对被裁员工的补偿还是“厚道”的。经济补偿金、通知金、感谢金、预支奖金等各种补偿加起来,被裁员工能拿到近半年的工资。
虽然广汽丰田否认裁员是因为销量下滑,但在华销量下滑是广汽丰田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6月份广汽丰田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分别下降13.5%和4.7%。当时间范围放宽到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分别下降9.5%和5.2%。
事实上,新车在华销售的冷遇,不仅仅是广汽丰田这一中日合资品牌面临的困境。对此,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雷达财经表示,日系车企目前在国内市场面临较大挑战。这是因为日系车企长期坚持HEV和氢能的技术路线,但在纯电动领域投入较少。
张翔还指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在萎缩,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上升。因此,未能很好适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日系车企必然会受到影响。
广汽丰田卷入裁员传闻。
广汽丰田裁员的消息来自外媒近期的报道。据路透社和日经新闻7月24日报道,广汽丰田在声明中表示,鉴于近期的生产水平,公司提前终止了约1000名劳务派遣员工的合同,公司将依法给予经济补偿,并向受影响的民众说明情况。
然而,如今陷入裁员传闻的广汽丰田,去年年中还在努力扩大员工规模。公开报道显示,去年上半年,广汽丰田新招聘员工2465人,而广汽丰田原计划全年招聘员工3047人。
雷达财经从广汽丰田官网了解到,截至2023年6月,广汽丰田共有员工1.9万人。据天眼调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22年年报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人数超过1.72万人。
根据以上数据,广汽丰田有1700多名劳务派遣工没有缴纳社保。据内部人士透露,广汽丰田此次裁员主要针对劳务派遣人员,因此裁员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但根据外媒报道的1000人左右的裁员规模,广汽丰田此次仍将裁员一半以上的派遣人员。
虽然部分派遣人员因为裁员不得不离职,但广汽丰田对被裁员工的补偿还算不错。从网上流传的图片来看,广汽丰田裁员的员工补偿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经济补偿金、通知金、感谢金和预支奖金。
具体来说,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N x过去12个月累计收入的平均工资,代通知金是6月份的基本工资+住房补贴,感谢金是过去12个月累计收入的平均工资,提前发放的奖金是2个月的基本工资。此外,广汽丰田将在7月22日至31日向被裁员工支付额外工资。
如果被裁员工在7月21日签订协商解除协议,如网上图片所述,第二天将获得包括经济补偿金、通知金、感谢金、预支奖金等补偿,7月份的工资将在8月3日发放。如当日未签订协议,赔偿金额及时间另行通知。
7月25日,针对网上流传的大规模裁员传闻,广汽丰田官方回应称,此次裁员是公司正常的阶段性调整,针对部分劳务派遣员工,不涉及正式员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经过慎重考虑,广汽丰田最终按照与劳务派遣公司的约定,停止了部分派遣。
据了解,广汽丰田已与劳务派遣公司协商,确保相关人员能及时足额获得经济补偿。此外,广汽丰田还在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为下岗员工推荐再就业岗位。但广汽丰田官方在回复中并未提及被裁人员的数量、职位和具体工作内容。
裁员是否与「新车销量下滑」和「价格战压力」有关?
雷达财经了解到,广汽丰田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年9月,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了这家名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
据调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3.34亿美元。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何先庆。值得一提的是,外媒在相关报道中称,广汽丰田裁员的背景是“新车销量下滑”和“价格战压力”。
去年丰田全球销量1050万辆,将大众、现代等知名汽车品牌甩在身后,问鼎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这是丰田连续第三年捍卫其全球最畅销汽车制造商的头衔。
今年前5个月,丰田在全球汽车市场保持了产销双增长的良好态势。相关数据显示,1-5月,丰田全球产量为3979413辆,同比增长11.5%;全球累计销量为4,038,687辆,同比增长4%。
然而,在国内汽车市场,丰田与广汽共同打造的广汽丰田销量并不十分理想。回顾2022年,广汽丰田首次实现产销突破百万大关。当时,广汽丰田全年共生产新车100.9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22.6%。同期,广汽丰田全年累计实现销量100.5万辆,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
然而,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广汽丰田以8.72万辆的销量位列当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第十位,落后于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品牌,与去年同期100,866辆的批发销量相比,出现了13.5%的下滑。
在6月份的厂商零售额榜单中,广汽丰田以86354辆的销量排名第六,不及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厂商,与去年同期90586辆的零售额相比,也出现了4.7%的下滑。
如果把时间轴进一步拉长,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累计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分别为45.28万辆和42.97万辆。与去年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50.02万辆和零售销量45.35万辆相比,销量分别下降9.5%和5.2%。
不过,广汽丰田否认公司做出裁员决定是因为销量下滑。广汽丰田官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员工离职是广汽丰田正常的组织岗位调整和人员结构优化,目的是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广汽丰田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及时调整生产安排,并非外界报道的因销量下滑而大规模裁员。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血腥的价格战。作为合资品牌的代表选手之一,广汽丰田也选择放下姿态加入战局。
今年2月,广汽丰田宣布推出bZ4X“厂家直降3万元限时购”。在此活动下,旗下所有车型不仅直降3万元,还提供首付50%、两年零利息、10年或20万公里三电质保、最高8000元置换补贴。
3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启动厂家限时直补活动。据悉,本次补贴政策仅针对凯美瑞、丰兰达、威士、威兰达,限时补贴5000元。
广汽丰田参与这场混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真正的优惠来“以价换量”,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根据车主之家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广汽丰田bZ4X累计销量达到4132辆。以此计算,上半年广汽丰田bZ4X月均销量仅为689辆。
综合来看,广汽丰田bZ4X月销量呈上升趋势。6月份,广汽丰田bZ4X销量达到1019辆,占广汽丰田全系车型的1.18%,但与去年12月份3394辆的月销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内SUV市场,广汽丰田bZ4X 6月销量仅占0.11%,排名第147位,存在感不是很强。
日系车企在华遭遇销售遇冷。
事实上,在燃油车时代,包括广汽丰田在内的很多主流合资车企,在中国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新能源潮流铺天盖地的国内汽车市场,似乎有着日系“血统”的合资汽车品牌并不那么吃香。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厂商中日系汽车品牌销量下滑幅度最大,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近20%下降到14.9%。同时,自主品牌在华销量占总销量的53%。
具体到个别品牌,几个日系合资品牌的汽车销量都有所下降。除了上面提到的广汽丰田,一汽和丰田合资打造的一汽丰田在华销量也出现下滑。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6月份一汽丰田零售销量为70,795辆,比去年同期92,590辆的销量下降了23.5%。
不久前,广汽三菱无奈做出了暂时停产的决定。广汽三菱没落的背后,是广汽三菱目前销量远未达到预期的窘境。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公报,今年一季度,广汽三菱生产汽车3368辆,销售汽车3969辆。
去年同期,广汽三菱共生产11,172辆汽车,销售9,439辆。两者对比,广汽三菱一季度产销数据分别同比下降69.85%和57.95%。今年4月,广汽集团甚至没有单独公布广汽三菱的产销数据。
根据长安汽车披露的产销报告,今年6月,长安马自达销量达741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7%;今年上半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为32,195辆,同比下降49.42%。
日系车企高层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系车品牌目前在中国面临的困境。7月16日,新上任的马自达总裁茂隆洪升承认,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未来一年甚至18个月,马自达在华合资公司的经营形势将越来越困难。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指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政策也在引导车企进行新能源转型,导致更多依赖燃油车产品的日系车企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特别顺利。比如日系车在海外的一些产品或技术不符合国内政策,不方便直接引入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系车在新车技术升级上的进度。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累计零售量达到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渗透率达到32.4%。7月3日,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辆,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单看6月份的数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1.5%,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34.2%。与之相对应的是,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2%。以上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缓慢。
在协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萎缩,企业如果不加快转型,跟上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从合资企业尤其是外资的角度来看,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坚定电动化发展的信心,加强电动汽车研发的技术创新和引进,站在世界电动化技术的前沿,才能保证其在中国的相对发展。
【本文作者宏图飞,经创业者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hongtufly)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将被追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