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ata

sonata

喜爱古典音乐的人对交响乐、协奏曲和奏鸣曲这些术语都很熟悉。奏鸣曲作为最常见的音乐体裁,不仅经常出现在音乐会曲目中,而且伴随着钢琴儿童练习的每一个阶段。尤其是弹钢琴的学生,手里总会有一两首奏鸣曲《月光》、《热情》、《风暴》、《黎明》(歌名都是后世的)。

顾名思义,奏鸣曲“演奏”然后“响起”,但这个名字似乎太普通了,以至于有些模糊。它没有像协奏曲那样鲜明地体现出某种合作竞争关系,也没有像交响乐那样给人以宏大的印象。索纳塔是如何得名和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和器乐没有明确的界限,依附于声乐的器乐阻碍了器乐本身的发展。16世纪,器乐演奏逐渐摆脱了声乐作品的主导地位,作曲家开始将器乐与声乐区分开来,使用“演奏坎佐纳”(坎佐纳最初指歌曲)等“愚蠢的方法”。后来,他们选择了奏鸣曲(来自意大利的sonare,意为“演奏、吹、发出声音”)来表示“用乐器演奏”,康塔塔表示“用人声歌唱”。曾经遇到一个“弗兰克”的经纪人发来的中文歌单,上面写着“奏鸣曲”。虽然康塔塔被翻译成了康塔塔,但奏鸣曲只能翻译成奏鸣曲。类似的术语还有很多,比如ballata原意是“舞蹈”,toccata是“打击乐和演奏”的意思。

奏鸣曲

清唱剧

巴洛克早期,器乐发展还比较浅,几乎所有的奏鸣曲都是单乐章。

这些单乐章奏鸣曲主要有三种类型:

1.短序曲音乐,有些只有十几个小节。

2.变奏。这是当时作曲家实践和拓展音乐思想的有效途径,而且往往是漫长的。

3.多段Canzona。随着作曲技术的进步,奏鸣曲的长度越来越长,逐渐从单段向多段结构转变,从“拼凑”的多段向寻求一定关联性和统一性的多段转变,从单乐章向多乐章组曲转变。

从声部来看,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涵盖了从单声部到22声部不等的独奏、小合奏和大合奏。随着由大到小的编曲趋势,三重奏奏鸣曲在17世纪日益流行。当时的三重奏奏鸣曲不是指三种乐器,而是指三个部分:两把小提琴演奏两个上半部,大提琴和大键琴一起演奏数字低音(一种记谱法,作曲家不写低音部分,而是用数字标注和弦,这样低音部分就可以即兴演奏)。

在古典时期,随着编曲和音乐结构的演变,一些音乐作品对奏鸣曲提出了新的定义。影响最大的是J.A.P .舒尔茨的定义:“奏鸣曲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具有不同个性的连续乐章组成的器乐作品。它有一个或多个旋律部分,每个部分只有一个演奏者。根据旋律声部的数量,奏鸣曲被描述为独奏、二重奏、三重奏等。

《音乐词典》中引用了卢梭对奏鸣曲的定义:“具有三个或四个不同个性的连续乐章的器乐作品。奏鸣曲通常是为一种乐器创作的,由通奏低音伴奏……”虽然有了更明确的定义,但奏鸣曲在古典时期仍以其最广泛的意义使用:即指一部器乐作品。巴洛克音乐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古典时期,奏鸣曲作为一种脱离声乐的器乐作品,很少在教堂使用,而是在宫廷和上流社会流传。此外,它还成为业余爱好者的娱乐食品和专业演奏家、作曲家的敲门砖,广泛应用于器乐教学中。

18世纪中后期,在奏鸣曲中,独奏取代了合奏,键盘乐器取代了小提琴的首要地位。最早为键盘乐器创作独奏奏鸣曲的作曲家是萨尔瓦托和库瑙,巴赫确立了古典奏鸣曲的四乐章结构。18世纪下半叶,海顿和莫扎特略去了以往奏鸣曲的第二或第三乐章,确立了三乐章的奏鸣曲式(快板-行板-快板)。后来,贝多芬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新约”,与巴赫的《等节奏钢琴曲集》(被称为“旧约圣经”)一起被列为钢琴文学中的史诗巨作。

奏鸣曲结构-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柔板、变奏曲、复调或自由奏鸣曲。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杂的三阶段

第四乐章:快板或快板,奏鸣曲或回旋曲。

有时候只有三个乐章。比如贝多芬的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C小调月光,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等等。)

海顿创造了奏鸣曲式,一生创作了62首古典钢琴奏鸣曲。但由于海顿的奏鸣曲整体风格明快欢快,缺乏强烈的矛盾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是伟大的贝多芬的序曲,是钢琴艺术历史长河中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过渡。

莫扎特在海顿的基础上把奏鸣曲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创作了18首钢琴奏鸣曲,在表现部设置了具有独立个性的第二主题,为贝多芬奏鸣曲式中第一、二主题的强烈对比奠定了基础。

贝多芬对奏鸣曲的拓展是多方面的,是革命性的。他在音乐结构上摆脱了原有奏鸣曲式的束缚,在“对立”与“统一”平衡结合的原则下追求“对立”的最大效果(奏鸣曲式的解释在下篇);钢琴奏鸣曲中“英雄主义”与“抒情性”的结合赋予了钢琴以交响思维,使奏鸣曲具有了广泛的人文、宗教和哲学内涵。他还拓展了奏鸣曲中的钢琴演奏技巧,使之达到了音乐会的专业水平。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标志着奏鸣曲的成熟。

文字:赵宇轩

编辑:陈淑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