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hqe检阅车

红旗hqe检阅车

1984年10月1日,军委邓小平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带着红旗游行。

国家领导人坐国产车检阅军队自然是首选。俄国的吉尔,美国的凯迪拉克和林肯,英国的路虎,法国的VLRA汽车,意大利的菲亚特蓝旗亚…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检测车,不仅代表了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平,还被赋予了特定的人文历史故事,更加弥足珍贵。今年,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也纷纷猜测各国政要将乘坐何种阅兵车辆亮相。

阅兵和检阅车

中国:红旗系列轿车。

设计借鉴了中国的建筑杰作。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还不能生产汽车,但是当时的领导人,比如、周恩来,都是拿着美国的吉普车和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几辆车。也可能是基于这一点,斯大林在1949年在开国大典后访问苏联时,给中国委员会的五位书记每人赠送了一辆吉斯豪华轿车。可以说,这些吉斯车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辆豪华轿车。

200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家胡锦涛乘坐红旗轿车在天安门广场前检阅三军。这款由中国一汽生产的红旗HQE顶级轿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V型十二缸发动机的高端轿车,也成为当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巅峰之作。

红旗HQE整车手工制造,全铝车身轻量化。外观和细节都蕴含着中国人的尊严。HQE继承了第一代红旗的船型车身,前高后低。大灯设计也延续了老款红旗的圆形灯和管状挡泥板造型。前进气格栅为扇形,融入了传统建筑中“九梁十八柱”的寓意。宫灯的尾灯造型与前后车身线条相呼应,整体感较强。在设计创新上,两个红旗的抽象组合是新一代红旗旗舰的独特标志,运用在车头和D柱上,以光芒四射的太阳为寓意构造轮圈造型。HQE继承了老红旗的车尾造型,同时做了一些局部调整,寓意天安门广场的形象。

1958年7月1日,红旗工程正式启动。在“赶超英美”的大跃进时代,一汽人提出了“乘东风,展红旗,八一造毛高级轿车”的口号。全厂上下动员,组成研究突击队,日夜奋战。设计师从北京故宫、北海、颐和园等代表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中获取灵感,力求将中国民族艺术的灵魂附着在红旗车上。车辆设计团队制作了六七个不同的设计效果图,反复评估后选定了一个。随后,一汽的设计师对红旗的整车进行了五次系统测试。红旗轿车原型车正式编号为CA72,这是中国第一辆真正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最早的CA72在翼子板上并排标有五面小红旗,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和士兵。CA72在尾部使用了独特的宫灯尾灯。方向盘的向日葵造型和后尾标都是纯金材质。车内使用景泰蓝、福建漆、杭州织锦。发动机是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8缸液冷发动机。因为当时液压CVT在国内还是空白,很难用“闪电战”的方式制造,所以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借鉴原型车。1959年,红旗轿车正式定型投产,生产车型为CA72,为双排座。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之际,军委邓小平乘坐红旗敞篷车驶过金水桥,检阅陆海空三军空部队。当时邓小平乘坐的这辆红旗C770TJ活动车顶高级检阅车,是一汽为国庆35周年生产的特品。检测车整体设计强调庄重大方,整车长宽高取最大尺寸。

1999年10月1日,军委乘坐一汽生产的红旗CA772TJ型专用检查车在国庆50周年阅兵时检阅部队。CA772TJ检测车配有可移动天窗,检测时可收回到后顶盖内。后舱有一个可折叠的检阅台,供领导站立,并配有可调节扶手,正常使用时与普通CA772一模一样。

从美国吉普到国产红旗先进检测车,体现了国庆阅兵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产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座驾。

美国:加长凯迪拉克系列

安全性能力求完美

美国总统的阅兵车不仅在外观上下功夫,在安全方面也力求完美。奥巴马的加长凯迪拉克进行了超级改装。它的底盘来自于中型卡车的设计,极其坚固。它的车身经过了严格的防弹测试,车窗玻璃由大约5英寸厚的防弹玻璃制成。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车内遇刺后,整个元首车的设计趋势被改变和逆转,安全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遭刺客枪击,胸部受伤。他被一名保安强行推进自己的车内,良好的安保设施让这辆车成为里根总统的救命避难所。

2001年《大众力学》杂志第6期空前销量很好,书摊上的杂志一扫而空空。是因为这本杂志向世界披露了乔治·布什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乘坐的凯迪拉克·德维尔的细节。这辆总统检阅车被称为“可移动的堡垒”。据报道,美国总统视察车的金属外壳每一厘米都是军用装甲,连从不打开的窗户都是透明装甲。这种身体足以应付反坦克武器的攻击。为了防止生化武器的袭击,该车还配备了独立的空气体循环系统,从而将总统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因为重金,凯迪拉克总统的座驾成了名副其实的地面可移动堡垒:“就像空陆军一号是椭圆形办公室在飞一样,在地面上,凯迪拉克能给领导们提供同样的享受。”来源:杨光军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