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半自动

双离合半自动

由于先天结构,家用车安装的是双离合。其实它的性能和经济性都不是很好,而且和其他种类的自动挡相比,真的不太适合家用。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讨论这个?好了,大家都听说了很多。如果你明白不好的地方,不就是真心喜欢,做出明确的判断吗?

双离合本身就是从比赛诞生的性能取向不是舒适取向

其实双离合诞生的目的最初并不是为了家用。这种结构的变速器早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就出现了,但当时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保时捷看到这种带预换挡的变速器在赛车领域有先天优势,开始投入研发。

1964年,保时捷研发出5速半自动双离合,并安装在908赛车上。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保时捷一直在尝试全自动双离合,但由于当时电子技术条件有限,没有成功。

这就好比:就算托尼·斯塔克有天才的设计,在山洞里,他也只能做出一身钢铁侠原型盔甲,看起来很丑很丑,对吧?

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电子元件的出现,保时捷终于在80年代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双离合,并安装在956赛车上。

随后几年,凭借双离合,保时捷赢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可以说双离合是球场的利器。

奥迪作为保时捷的好兄弟,虽然晚了一点,但在80年代WRC B站的一场比赛中,它也在自己的Quattro Sport S1上安装了powershift。

本身挺娇贵的

作为一项赛车技术,性能是双离合所追求的。

家用级别的舒适耐用,当时的人没想过,可能也不擅长。

其实双离合的市场表现总是伴随着挫折、抖动、异响、过热等等。

车之。com之前也曾发布过《中国十大高故障率变速箱指数研究》,其中说。

故障指数最高的是福特的PowerShift动力换挡,行驶6个月以上容易出现抖动、异响、顿挫等现象。

因此,一些福特车型已经放弃了动力换挡,转而使用at变速箱。

即使放在家用车上,也要牺牲性能

可以说双离合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精致的变速器类型。如果真的用在家用车上,需要牺牲很多性能才能达到稳定。

江苏大学的刘芸写了一篇论文和大家分享,“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仿真研究”。

其中提到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是由油压系统控制的。

油压变化越快,离合器接合时间越短,换挡速度越快,但同时也容易产生很大的换挡冲击。

油压变化越慢,换挡会越平顺,但同时也会使离合器打滑时间变长,产生大量热量,加剧摩擦片磨损,缩短离合器使用寿命。

换句话说,双离合在稳定性和耐用性上本来就是矛盾的。

换挡要平稳,耐久性不强;为了追求耐久性,可以牺牲这些东西,比如换挡稳定性等。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

家用车装上双离合,只能牺牲一部分性能。日常使用,我们要在稳定性、耐用性和换挡速度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最终的结果是:换挡速度没有传统的那么快,耐用也没有传统的那么耐用和乘坐舒适。有的模式不错,有的就没那么好。

如果你想和保时捷一样好,当然好。缺点只有一个,就是贵吧?

且维修费用昂贵,省的油钱不够修车

双离合不适合家用,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保养价格贵。

手动挡也用离合器,在稳定性和耐用性上也有取舍。离合器片磨掉很久了,手动挡保养起来便宜多了。

我们之前在视频里讲过:手动挡三片式离合器全部更换,材料费几百块。

如果要换双离合模块,也不是几百块钱的事情。对于大众DSG双离合模块,可能还需要1万元。

虽然AT之类的变速箱在燃油经济性上不如双离合,但是因为大部分都是液压驱动,所以更耐用。

还不如说双离合省油,但是几年省下来的油钱可能一次都不够。

就好比:两只宠物猫,一只胃口大,身体好;另一个饭量小,但是虚弱多病。肯定是身体健康,会干饭的那种。

这顿饭好像贵了点,但最后也没花那么多钱。

还有一只猫每天去医院,去了三千多,五千,一万。“哇,”我的天,它变成了药钱。吃药宁愿让它吃,对吧?

双离合并不是理想的家用车变速器

所以一句话,为竞争而生的双离合,放到家用车上,是一种妥协,牺牲了一些性能。

实际性能不如其他类型的自动变速器,耐久性也不如,不是家用车的理想传动形式。

双离合差劲,为啥国产车还抢着用

为什么还需要?对吗?是虚张声势吗?为了给他们省钱,难道我们就这么吃亏?

还是反正调一下吧,这个性能,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降一点,升一点耐久度,已经调的差不多能用了?

你看,大众可以算了。现在很多国产车都在不断的使用双离合器。为什么?

AT的专利是不是被别人占了不能用?还是说双离合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其实还有额外的好处?

关键词:双离合

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双离合”就可以了。

每天都会给你一个实用的小干车,文字,音频,视频,随便挑你自己方便的版本,《备胎说车》等你来玩。

参考

[1]中国十大高故障率汽车变速箱指数研究。汽车质量网络

[2]刘芸。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的仿真研究[D].江苏大学,201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