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熙(微信官方账号:车东熙)
作者|晓寒
编辑|韩笑
苹果iPhone有XR版本,特色是色彩鲜艳,性价比高。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以推出青春版手机作为回应。
但是你要知道,汽车也有XR版!
上汽大众第一个吃螃蟹,推出了青年版——朗逸XR,中文叫朗逸新锐,年月销量2万+,连续多年位居汽车销量前三。
朗逸新车头采用“星空网设计”。
朗逸新锐和iPhone XR一样,也注重两个特点:性价比高,颜色鲜艳。入门款起售价低至7.99万,还提供珊瑚红、猫眼蓝等新潮颜色,标配前置毫米波雷达,提供AEB功能。可以说是国民家庭轿车——大众朗逸的青春版!
目前上汽大众推出限时特惠活动,最低7.99万起。那么这会是年轻人的第一天吗?
一、目标用户:注重品牌的低线城市青年
现在的汽车市场起伏很大。尤其是自主品牌,其车型尺寸大,配置高。乍一看,像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车型竞争力似乎并不明显。
但是仔细看看车市的销量排名,你会发现燃油车中,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依然在前三,每个月依然有2万多的销量。
朗逸新锐的侧面线条很受欢迎
虽然现在智能电动车销量上升很快,但是如果把视角抬高,其实大部分用户还是在买燃油车。
尤其对于低线城市的人来说,大众这个从小看到的汽车品牌,还是品质和面子的双重体现。在一个县城或者小城市,开大众比一些自主品牌更有尊严。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95后或900后来说,朗逸新锐为他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优质车型,同时也是基于大众集团知名的MQB平台打造。
二、三大件名副其实 开起来很舒服
虽然朗逸的新锐目标市场在低线城市,表面配置也比自主车型差,但这并不代表就是智商税。
燃油车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朗逸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爱信的6AT变速箱。
后部LED尾灯是标准配置。
相比10万左右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标配的双离合变速箱和日系车型常用的CVT,朗逸新锐的爱信6AT变速箱虽然成本更高,但却能为驾驶者带来明显更好的驾驶体验。
朗逸尖端的1.5L发动机
这台1.5L发动机虽然只有110马力,但也足够开朗逸的新锐车了。挂档后松开刹车,起步毫不费力。踩油门的车辆不跑偏不掉肉,开起来非常平稳舒适。
D挡的变速箱升档非常主动,系统会尽量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以降低油耗。
因为发动机只有110马力,变速箱会尽量保持高挡位,所以整车速度并不快,尤其是要加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等待速度一点一点的上升。
尾部略显运动。
好在这个变速箱也有S档和手动模式。S挡升档会慢一些,发动机会尽量保持2000~3000转的高转速,提供更好的加速体验。
当然,如果你特别着急,可以直接用手动模式把挡位保持在二档或者三档,用几千转来获得更强的加速效果,但代价是油耗飙升。
朗逸的尖端转向和底盘依然是浓浓的大众味。转动方向盘的力度不重,有种液压动力和电子动力结合的感觉。后轮轴虽然不是扭力梁独立悬挂,但是在城市中穿梭非常紧凑灵活。
相比日系和自主品牌偏软的CVT/双离合驾驶体验和偏软的底盘调教,朗逸以上的驾驶体验显然是德系机械质感的体现。
三、内饰配两块屏 CarPlay是亮点配置
试驾大众大部分车型非常简单。除了闭着眼睛能知道它的转向、减速、底盘感觉,闭着眼睛几乎能知道内饰是什么样子。
虽然不同车型之间有差异,但整体布局、线条、车系都是一样的风格,无非是排列组合不同,角度、材质微调。
朗逸新锐的内饰非常大众朗逸的新锐内饰很受欢迎。
朗逸的新锐内饰也是套路。看图片就知道了。我简单说三个值得了解的细节。
第一,它的座椅是撞色真皮座椅(高配车型),突出年轻化,比之前大众入门车型的黑色织物座椅更高级,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高配车型有双色搭配真皮座椅。
同时,前排座椅还是很受欢迎的运动桶椅造型。
但缺点是前排座椅后面没有储物网袋,后排乘客没有空出风口。后出风口常见的位置被一个可以放手机和小物件的“储物孔”取代了。
另外两大亮点是主驱动的配置。
朗逸标配液晶仪表和8英寸中控屏。
标准液晶仪表
液晶仪表可以显示更丰富的行车信息和导航地图,数字化体验优于机械仪表。官方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仪表布局供选择。
车载系统仍然是目前大众车型常见的系统,一般可玩,但标配了无线CarPlay,iPhone用户在驾驶时可以提供非常好的音乐和导航体验。
无线CarPlay非常好用无线CarPlay非常容易使用
如果你是非苹果用户,也可以选择使用百度Carlife车载地图,同样可以解决音乐和导航问题。
结语:好看好开还是大众,这就够了
文章开头提到,大众朗逸等车型的主要市场在3456城市。对于这里的用户来说,品牌、质量、价格是购车首要考虑的因素,至于尺寸、配置,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像我老家的公务员同学,基本都是大众车主。
在魔都试驾了朗逸之后,我的感受非常明显。只要这款车保留了德国的机械质感,有大众的标志,加上新潮的造型和一定的数码配置,就足以打动目标客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