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东明
用这三个成语来形容“206”系统R&D团队近四年来的正常工作和精神状态是最恰当不过的了。“206”系统全称是“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因政法委于2017年2月6日在上海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研发任务交给时间节点而得名。
四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市政法部门紧密协作,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走出了一条史无前例、世界领先的“天路”。
拓荒者先驱
“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
“我叫徐翔(化名)。我今年29岁,住在……”
整个审讯过程被智能语音软件转换成文字记录。半淞园路派出所执法办案组民警吴基伟用鼠标选择有效词点击插入,然后进行简单调整,一份简明完整的讯问笔录就形成了。
记者注意到,“206”系统已在上海公安全面深度应用,并与即将升级的警务智能综合办案平台深度融合。每月通过“智能辅助讯问系统”生成8万多份笔录。
“证据标准、证据规则指南和办案指南可以很好地协助警方收集和核对证据,智能验证可以帮助警方发现证据瑕疵,文书的自动生成和流转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四年来,警察对‘206’系统的获得感与日俱增。”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吕东说。
然而,“206”系统在公安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吕东表示,从研发之初,我们就提出了边开发边应用的思路,但作为一个新系统,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人机耦合度较低。警察的工作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一时间障碍重重。
为此,2018年2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全局会议,要求统一思想,全面部署“206”系统。与此同时,R&D团队克服困难,不断优化升级系统功能,新系统的应用顺利度过了阵痛期。现在已经成为警察离不开的智能助手。
“206”系统R&D团队负责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处处长曹红星说:“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机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的。在极大便利的基础上,资深警察‘教’机器如何办案,机器用这些经验‘反哺’年轻新手,成为他们的‘导师’,从而形成R&D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是R&D和“206”制度实施的主要执行者。四年前,他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手中接过任务,一刻不停地守护着这个项目,就像守护一个初生的婴儿,看着他出生,看着他长大。
崔亚东说,四年来,上海政法机关敢于担当、敢为人先、锲而不舍,以“拓荒者”的大无畏精神和钉钉子改革的动力,持续推进“206”制度的研发和应用,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军官写的军事誓言,如果不能成功完成任务,他将接受严厉的惩罚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上海从政法委领导手中接过了“206”系统研发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部署。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为了把这项改革落到实处,有效防止冤假错案,政法委决定开发配套软件,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上海和时任上海高院院长的崔亚东。
“当时,我措手不及。我以为做个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就ok了。但是,政委的要求很明确:司法改革必须与科技应用紧密结合,必须运用科技赋能,开发出一套能够贯穿所有公检法部门办案机关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崔亚东回忆说,“这是政委对上海的信任,没有出路。我们签署了履行军令的书面承诺。同时时间紧,半年后必须投入试运行。”
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通过多方面比较,上海认为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首选。
“你能做到吗?”
“没做过,你可以试试。应该是可以的。”
“试试吧,或者‘应该’,但必须是‘可以’。”
这是崔亚东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之间的一次戏剧性的对话。所以,刘庆峰也签署了“军令状”。
紧接着,上海市委政法委从公安部门政法机关抽调了最得力的办案人员,科大讯飞也抽调了最专业的研究人员组成了“206”R&D团队,并在上海高院建立了“206”R&D基地。
“206”工程R&D基地
2019年5月21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206工程”作出批示。
“在R&D基地建立之初,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人员的磨合。IT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的文科生有着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首先是人员的磨合。二是顶层设计,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每个人都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从确定名称到设计方案,从扁平化指挥到分工协作,都要拿出最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刘庆峰说。
四年来,科大讯飞组织300多名技术人员与公检法部门400多名办案人员昼夜奋战,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丁琪从一开始就被调到了R&D团队。他说,一个学法律的文科生“被迫”转型为IT男,加班是常事。关键时候,他通宵加班,把家里繁琐的家务都留给爱人。
4年,有人高烧39摄氏度,依然裹着被子坚守“206”基地;有的人因为疫情不能去基地,每天坚持远程办公;有人为了尽快完成研发任务,一再推迟婚礼…
科大讯飞“206”系统的负责人张文雅说,研发工作非常困难。有时候,一个坑填好了,你会发现还有无数个坑等着你。两个人才梯队一直在不断“填坑”中磨合成长,现在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跨界人才。
“对我来说,工作不仅是工作,更是感情。”刘庆峰说,“‘206’系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追求的有力保障,也开创了人工智能辅助司法办案的新领域。其政治意义、法律意义、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企业追求经营业绩的现实意义。”
起搏器
“206”系统的成功研发成为国内外的“领跑者”。
启动最全面的证据标准、证据规则和办案指导制度;
第一证据核对和校对制度;
第一个智能辅助询问系统;
首款智能辅助庭审系统;
第一个电子签名盖章系统;
第一个在线抵押交易的综合平台;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公检法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在一张网上运行;
在全国首次构建了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从打击犯罪到司法审判再到改造罪犯的环节…
四年来,R&D团队克服了五种困难,突破了四种技术瓶颈,解决了近千个技术和应用上的具体问题,获得了国家批准的六项知识产权。
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有三个。一是全面构建我国刑法确立的102种办案常见刑事案件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体系。上海市高级中学副校长李琳说,冤假错案的发生是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06”制度的证据标准体系为办案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有数据依据”的标准和指南,减少了司法处理的随意性。
现场目击谋杀案的证据链模型
其次,通过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实现公检法司办案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陶建平表示,多年来,办案系统的研发缺乏自上而下的设计,各个领域的研发单位各自为政,设置了很多互联互通的壁垒。“206”系统首次成功突破这些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为今后推进司法领域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从打击犯罪到司法审判再到改造罪犯的工作环节。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东升表示,这一工作环节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掌握全社会的犯罪情况,并可以通过智能分析进行风险预警,对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年来,上海运用“206”系统办理刑事案件已成为常态,实现了上海市委政法委提出的“三个100%”工作目标:“证据标准指引100%覆盖经常涉及的犯罪;上海的多发性犯罪案件录入系统已经达到100%;一线办案人员使用该系统办案达到100%。”
截至2020年底,公安机关立案11万余起,检察院批准逮捕5.19万余起,检察院审查6.04万余起,法院受理5.2万余起,审结4.69万余起。另一个数据显示,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办案缺陷率几乎为零。
作为“领导者”,它并不孤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展了“206”系统应用试点工作。从最初的质疑到全面推广应用,部分省市实现了刑事案件全覆盖。
“做一件事并不难,人工智能为司法改革和司法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和科技支撑。实践充分证明,政法领域的这一重大改革决策具有历史性、战略性、里程碑式的意义。”崔亚东说,“R&D和‘206’系统的应用只有起点,但没有终点。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质疑。只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长三角(ID: sjzd _ 001)
编辑:韩玉婷常赖
◆◆◆往期推荐◆◆
◆“自愿”也违法!
◆法报独家:揭开“万亩防护林被刮倒”真相,生态环保督察已赴敦煌独立调查。
◆你笑得好丑!
◆敦煌万亩防护林被“剃头”砍伐?真相…
◆这一跪很辛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