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立明向用户介绍了充电机器人的用途。
《半月谈》记者毛振华。
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开始“弯道超车”,融入人们的生活。但充电问题作为行业痛点,还是让一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半月谈记者走访天津最大的“充电超市”,揭秘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的智能未来。
不同的收费方式
当驾驶新能源汽车进入停车位时,机器人能够准确感知到车辆的存在,将充电枪准确插入充电口,并持续为车辆补充能量。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的,是国网天津电力张立明创新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台乘用车领域的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
“我们利用视觉人工智能、双目摄像头、磁条融合导航等技术,让机器人拥有视觉和触觉。”张立明指着地上的磁条解释说,机器人的智能系统可以感应到车辆的到来,然后沿着这些磁条移动到充电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充电。
随着充电的开始,在充电桩上方的rack 空轨道上,自动充电机器人的“兄弟”——充电桩智能巡检机器人也没闲着。“别小看这个‘家伙’,它能24小时实时监控充电桩区域,预警潜在隐患。”国家电网天津电力营销部智能用电处处长张健表示,当司机在充电中遇到问题时,只要喊一嗓子或者做个手势,就可以远程沟通解决问题。
各种机器人在充电现场来回穿梭,机械臂上下摆动,智能巡检实时预警风险…这种场景真的是从科幻大片中走进生活,让人想象未来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便利空。
比如在超市购物
被誉为“充电超市”的天津津门湖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于2021年投入使用,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打造,集成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目的是在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中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普及和便利生活的新的行业发展道路。
张健说,充电站设置了71个充电停车位,63个多类型充电桩。像逛超市一样,车主可以选择机器人自动充电、无线充电、即插即用充电、自动换电、手动充电五种充电方式。还有储能充电桩、超级充电技术快充、V2G(车网互动)充电桩等九大充电类别。
V2G充电桩是探索性的,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连接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个小“充电宝”,可以在电网负荷低时吸收电能,在电网负荷高时释放电能,赚取差价收入。
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其在金门湖的应用,探索一种成本合理、业务效率高的新运营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也许有一天,新能源车主可以随意向电网售电。
痛点有望解决。
在整个充电站的“智慧大脑”——天津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行监控中心的大厅屏幕上,记者看到天津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各类数据实时滚动。
该中心具有调度指挥、抢修服务等功能。可实时监控充电设施运行情况,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驾驶行为分析,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为电力部门抢修服务提供指导。目前,该中心已接入13000个充电桩,在国内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和公交高速充电网络全覆盖,服务超过21万辆新能源汽车。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坡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天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行业注入了活力。到2020年底,天津建成“0.9、3.5”充电服务圈(中心区0.9公里、市区3公里、郊区5公里),形成全国首个全电动公交服务网络。
随着集充电设施、数据中心、5G基站、电力物联网等要素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系统,这张大网越来越密,车联网和能源互联网有机互动,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痛点有望逐步解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