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论坛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确保“双减”政策落实,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努力落实“双增”工作的要求,《教育家》杂志对杭州市钱塘区实施“双减”政策进行了专题策划。第146期在线圆桌论坛围绕什么是“双增”、如何有效实施、如何确保其稳步推进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钱塘行动有效实施、改善教育生态、培养多元化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

悦动论坛本次线上圆桌论坛由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伟峰主持;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局长钱晓华是特邀嘉宾;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沈美华担任论坛专家;钱塘区第三小学书记陈千体,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裁,观澜小学书记、校长孙,河庄小学书记、校长钱志祥,新围中学书记、校长倪。钱塘区学校积极组织观摩学习,参与网上互动。论坛线上线下同步上线,浏览量15000次,点赞26000次。

“双增”下的“三增三献”

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局长钱晓华从“双增”政策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推进“双增”、抓好“双增”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教育的本质回归,甚至关系到学生的美好未来。

钱晓华指出,“双增”增加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光明的未来。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钱塘区非常重视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全区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在继续抓好艺术教育的基础上,以体育和综合实践为重点,以“三增三提”为重点。

一是坚持“智慧高效”的理念,加大教学转化力度,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有价值的学习,二是设计有效的作业,三是建设优质的教师。第二,坚持“无体不成教”的理念,增强体教融合深度,提高学生身心素养。钱塘区一直在深化体教融合,特别是重点开展了三个专项行动。一是“悦动学堂”建设行动,二是“健康365跑”行动,三是“阳光少年”行动。第三,坚持“动手动脑”的理念,增加劳动实践的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钱塘区充分发挥区内高校众多优秀企业的优势,如垦区文化蓬勃发展,着力建立“一套劳动实践机制”,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地”,完善“一套劳动实践评价”。

钱晓华认为,要真正实现“双减”,还需要从三个层面努力。一是加强对“双减”工作的思想认识。一要重视责任,二要讲奉献。新时代的教育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格局,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第二,建立“双减”工作的配套机制。今后,要把本地区“双减”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到制度层面,着力构建优化作业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服务、加强培训机构监管等长效机制。第三,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通过放大活动亮点、打造载体亮点、重视教育评价导向,推动综合素养教育更加精准有效,充分展现美丽教育先行区的风采。

钱塘“双增”行动有效落地

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双减”以来,钱塘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响应,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教师投身到“双减”工作中,为确保“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而努力奋斗。在线圆桌论坛中,钱塘名师、校长代表畅所欲言。

杭州市钱塘区彭懿第三小学书记、彭懿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裁陈千体认为,家长、学校、社会必须共同努力,营造立体、全面、系统的教育氛围和机制。学校通过改变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计,开辟了“双增”的实施场所,如建设追光剧场,让学生心中有光,眼中有光。学校注重统筹各类资源,借助杭州硬笔书法家协会,聘请协会理事担任书法教学顾问,开设书法教育工作室,定期给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观澜小学书记、校长孙介绍,学校以评比展示为重点,建立了追光启梦站、项目启梦站、浪漫展站三大观澜展示平台,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提供“营养”。学校从五育融合、素质教育的角度,设计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美育等“五倡”教育模式。五育融合在学校开花结果,服务学生成长。

何庄小学书记、校长钱志祥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河庄小学致力于建设面向未来、没有时间障碍的开放学校,让“双增”行动得到有效实施。他认为,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直坚持下去,活出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意义重大。

新围中学书记、校长倪认为,“双增”是教育生态的重塑,“双增”的前提是“双减”的有效推进。在“双减”“双增”的大背景下,需要老师、家长、社会树立大才观,摆脱“唯分数论”,让每一个生命都发光发亮。学校努力做好“双减”,提高“作业”质量和“课堂”效率;努力使体育艺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多样化,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搭建平台,积极开设俱乐部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入社会体育艺术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艺术社团课程资源。

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副校长严世珍描述,学校遵循“一门功课”的原则,通过优化学习设计,帮助“双减”。开发支持思维的学习载体以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学习方法多样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从基于问题的1.0、基于问题的2.0到基于任务的3.0多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未停止。从试图改变学习方式的“先学后教”,到“为有生命价值的学习而教”,再到关注学习本质的“思考教学”,学校获得了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

杭州市下沙中学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童永胜结合学校“完善”少年评价体系的有益探索,提出“人人有特长,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解决学生对文化学科评价的误区,让学生在特长培养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功。同时,童永胜建议调整学校考核内容,改进学校考核方法,推进学校过程性考核和指导。禁止在仍以应试教育评价为导向的情况下高喊“双降”,必然导致教育良好生态的回归。

追寻教育的本质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美华作为本次圆桌论坛的专家,高度肯定了钱塘区各学校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深入分析了“双减”与“双增”的密切关系,建议学生尽可能增加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组织、选择和领导,在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能力。

针对“双增”的落地策略,沈美华从一校一策、课程体系重构、学校管理迭代升级、如何开展多方协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钱塘地区的学校和广大教育研究者进行了指导。她指出,“双增”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打好“双增”的持久战,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评价体系改革、学校全力配合是四大保障条件。如此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教育的春天必将滋养每一位学生的蓬勃成长。

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伟峰指出,“双减”的提出表明了一种态度和决心,“双增”的行动确保了教育质量不掉价,让教育真正回归。无论是钱晓华主任区域视角的指向和正确教育的引导,还是沈美华副校长对学校管理机制迭代升级的呼吁,都是实施“双增”时对教育本质的追求,是一种正确的向往。在对教育的理解中,学生学习的成长分为间接经验获得和直接经验获得。就人的成长而言,直接体验更为显著。“双增”是让学生获得更直接的体验,从而更容易、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在保证“双增”工作落到实处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双减”不是简单的增加,也不是简单的增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做很多工作。基于这项工作的实施,需要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变,重塑和激活教育体制和机制。

(供稿:杭州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

来源:教育家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