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

近日,二手交易平台上单张卡卖16万的消息备受关注。但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16万元一张卡”有价无市。除了不明真相者的误传和误导,也不排除别有用心者的蓄意炒作。有的是博眼球,靠流量盈利;人为抬高价格也存在新的消费陷阱。

实际二手交易中不存在“天价”。

调查发现,这类卡主要受到中小学生等消费者的欢迎,每张卡的市场价格不到2元,并采取“盲盒”销售方式,部分种类的卡较少。

但是,“少”不是“少”。记者走访多家文具店和玩具店看到,在售的品牌卡片,无论其IP和规格,都在包装上明确标明不同卡片的种类和出现概率;有些品牌的卡还通过线上小程序提供卡出现率查询。

以“16万元一张卡”所涉及的IP为例,查询显示,“最稀有”的一张卡的概率为216∶1,相关产品在上海投放超过1万箱,也就是说有上百万张卡在流通。在这种转换中,有成千上万张“最稀有”的卡片。如此大的数量,真的能以每个16万元的“天价”进入二手市场吗?

进一步调查发现,“16万元一个”的价码很水。记者查询了主要的二手交易平台,没有发现标价16万元的“天价”牌。最近7天所有卡的平均成交价为9.9元。根据稀有程度不同,不同IP、不同类型的卡在二手交易中贬值了,有的则溢价了。其中,折后要价每斤10多元,内含200张左右;保费从5元10元到几十元上百元不等,但价格也不算离谱。

仍然以热点事件中的IP卡为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布的动态行情中,最近7天的成交均价为60元,较上周下跌11.9元。根据“最高售价”查询,营业额最高的传单约为114元。可见,在公开的有实际成交额的交易中,并不存在“天价”牌。

投机或为衍生产业服务

“稀有”牌并不稀奇,二手交易价格也不离谱。为什么会有“各16万”的新闻?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除了谣言,不排除有人故意炒作获利。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商品鱼龙混杂,价格也不一定真实。比如有些平台有‘晒好物’的功能,支持网友发布自己喜欢的商品照片与网友分享。价签是出版社自己定的,像‘99999999元’这样的高价很常见。一方面体现了网友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用高价来防止别人误拍。\”一家二手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员刘成提醒说,把\”晒价\”和\”防错价\”当成定价或交易价格是错误的。

他也关注了“天价”卡信息,但发现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的报道非常模糊。“我只是用了16万元做噱头和博眼球。至于是不是真实定价,就不涉及了。整体可信度不高。”

但要注意的是,炒作“16万元一块”的,很可能是一些黑灰产、“球”的经营者。

比如围绕卡衍生出了很多营销手段,包括活卡抽牌、活卡识别、稀有卡评级、二手交易等。在那些抽到牌的直播间里,主播们往往会强调牌的“稀有性”,二手平台“每张16万”似乎就是他们的营销手段,旨在进一步鼓励观众抽到牌。同样,一些卡片鉴定主播、稀有卡片评级主播也会奉行“高价卡”、“高价卡”的说法,以体现自身价值。至于卡二手交易商,他们也希望二手市场价格高,对他们有利。

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卡产品衍生服务的管理。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组织等。都不低对卡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监督,要求生产者明示不同类型卡的概率,经营者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用卡消费。但在直播间的抽卡、卡片鉴定、卡片评估、二手交易等衍生服务的监管上还存在/[k0/]的空白,导致一些从业者去挖掘空和炒作卡片价值,进而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低龄消费者。

所以监管部门,直播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还应重视相关衍生服务,全方位设置用卡消费规则,引导理性消费。

文/任毅

编辑/倪佳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