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网约车平台

在网上拼车“聚合模式”如火如荼缓解供需矛盾的背景下,近日有媒体披露了一组主流网上拼车平台的日单量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滴滴国内网约租车日订单约2400万,高德约70万,首汽约60-70万,美团约40-50万,曹操约40万,百度地图约15万,整个线下打车行业约5000万,较高

杜南记者从多家网约车平台了解到,上述报道中提到的部分数据并不准确。以接入旅游品牌为聚合模式的高德地图回应南都记者称“第三方数据不准确,具体数据会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公布。”曹操出行方面告诉南都记者,“截至7月14日,曹操出行日订单量为51万”,所谓“日订单在40万左右”并不准确。

滴滴出行没有回应这个数据。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2017年滴滴出行披露年度数据称,2017年,滴滴平台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服务4.5亿用户,提供超过74.3亿次移动出行服务,相当于平均每天2035万单。“正常情况下,2018年会有所增长,安全事故整改后会有所反弹。报告中的数字(2400万订单)也差不多。”一位滴滴内部员工对杜南记者提到。

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团打车和百度地图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高德接入网拥有最多的汽车品牌,其次是携程和美团。

截至目前,市场上至少有Hellobike、嘀嘀打车、美团打车、高德地图、携程打车等6家平台接入了多家专车或网约车出行品牌,让出行品牌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入口增加量,平台也可以借助“聚合模式”下的多运力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7月15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推出网约车服务开放平台,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在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将接入如汽出行、东风出行等第三方服务商以及一汽运营的网约车服务。这也意味着网约车聚合模式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对比市面上主流的网约车聚合平台,杜南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各大平台的网约车产品可分为出租车、经济/快车、舒适、乘坐、商务、豪华六大类。以广州为例,高德地图接入的第三方品牌数量最多,达到9个,已开通上述六类服务;携程用车平台紧随其后,接入7家服务商;美团打车接入的服务商有5家。(如下图所示)

有哪些网约车平台各大网约车平台接入服务对比首汽约车平台虽然以自营为主,但以第三方服务商形式出现的平台最多,首汽约车在五大平台均有出现;其次是曹操的新能源车,已经进入至少四个平台。由此看来,上述报道中涉及的高德地图日票量仅次于滴滴出行,也是基于其接入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最多的背景。

滴滴快车在六大平台中价格较低。

南都记者以“天河客运站-广州南站”线路为例,对比7月16日下午17-18: 00实测价格(价格为预估折扣后的价格,实时变化)。结果发现,除了顺风车/拼车类别,计价器计价的出租车仍然是最便宜的出行选择,大部分显示预估价格在100元左右,其中百度地图连接的滴滴和首汽价格相对较高,为113元。

在经济/快车品类中,滴滴出行快车的价格区间为100~130元,在六大平台中较低,而高德地图接入的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价格为100~160元,多了100元。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网约车市场将继续增长。今年,以“聚合模式”在全国逐步铺开打车服务的美团表示,除上海、南京仍提供美团快车服务外,其他城市将与符合条件的出行服务商合作,仅开展“聚合模式”试点;该平台支持多类型车辆同时电召,可以大大提高出租车的效率。“新模式专注于利用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不会涉及大量补贴。”

今年6月,滴滴出行在成都试水聚合模式,接入第三方服务商“每秒打车”。杜南记者发现,其价格基本介于滴滴的舒适型车和商务车之间,整体高于快车。关于接入多家出行服务商的措施,滴滴表示,希望通过实施网约车开放平台计划,与出行服务商、专车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全面合作,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率先引入的是一汽、东风、广汽等车企的品牌,而非网约车品牌。

聚合模式更容易造成司机和乘客的责任归属问题?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潘鹤林看来,“所谓引入第三方运力的聚合模式,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当前运力紧张的问题,实质上还是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战略。在‘一超多弱’的格局下,弱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滴滴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加入了聚合模式的阵营。”他告诉南都记者,其他网约车品牌与滴滴有直接竞争,而一汽、东风、广汽等。都主要是为了自己的车辆销售,并不是完全依靠网上的汽车运营来盈利,并没有长期的本质冲突。“这样滴滴既增加了运力,又避免了养一个大对手,还能提升滴滴客户的出行体验”,潘鹤林说。

对于聚合模式的发展前景,有网约车行业从业者向南都记者表示,聚合平台更多体现的是流量竞争,但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聚合平台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平台责任如何划分,还没有明确。”

在采访中,潘和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聚合模式比自营网约车更容易出现司机责任归属的问题。”他表示,在原有的网上拼车模式中,一旦发生纠纷或争议,首先被追究责任的是平台。在“聚合模式”下,平台如何保证第三方车辆的安全,发生事故后问责的对象是平台还是第三方,用户是否会成为“被踢的球”,这些都有待明确。“除了解决网上拼车的问题,聚合模式可能也不算少,也可能不行。

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