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长安cm8

文/了解车迪原车

【了解车皇的原始历史】如果追根溯源,探究自主品牌的历史,你能认为长安汽车有158年的历史吗?这个兵工厂,前身是上海杨炮局,经过百年历史,已经成长为拥有七个汽车品牌的汽车集团。今天我们就来追寻一下长安汽车的品牌发展史。

二手长安cm8

从上海洋炮局到共和国兵工厂

1862年,清政府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工和民用企业。和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招商局一样,上海炮局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玛格丽特和来自中国的官员刘作裕。

洋炮局成立之初只有50名工人,主要业务是生产开花炮弹等军需物资。当时,第一场比赛由英格玛·格里经营,也就是松江军械所,拥有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另外两场比赛分别由丁日昌和韩殿甲负责。1963年淮军攻占苏州后,上海洋炮局第一局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1865年,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随后上海洋炮局迁至南京雨花台,扩大为金陵制造局。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金陵制造局进一步扩大,改名金陵兵工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之一。随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相继失守,金陵兵工厂不得不西迁,为以后的抗战做出了贡献。

金陵兵工厂迁至重庆后,更名为第21兵工厂。工厂的技术人员只用了三个月就恢复了生产,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武器弹药支援。解放战争后,二十一兵工厂在地下党和厂长余的组织下基本移交给新中国,继续为以后的生产做出贡献。

1951年,第21兵工厂更名为兵器工业总局国营456厂。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国营四五六厂和同时期的许多其他兵工厂一样,面临产能需求减少的困境,开始寻求转型。1957年,提出了“军民结合,学两套本领”的生产方针。国营四五六厂的职工在朝鲜战场缴获的大量美制威利斯吉普车的基础上,研制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四六越野车。

转型汽车制造厂,生产民用汽车

长江46越野车的试制成功,使国营456厂正式成为拥有“两套技能”的国营工厂,厂名正式改为长安机器厂(简称长安厂)。

长安厂负责长江46越野车的车身、大梁、悬架和前后驱动桥的研制,湘江机械厂(331厂)负责动力总成。该车搭载2.2升水冷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115 km/h,百公里油耗13.7升,最大爬坡度30度,车重1150kg,最大载重440 kg。可以坐六个人。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20辆长江吉普参加阅兵,作为炮兵方阵的指挥车通过天安门广场。

但是,长江46越野车并没有在长安工厂继续生产。1963年底,长安厂根据上级指示,将轿车图纸和技术资料移交给北京汽车厂,北京汽车厂借鉴长江46吉普的经验,研制了北京212吉普。

1963年交出长江46越野车技术资料后,长安厂在六八十年代的发展真的陷入了低谷。长安厂除了为陆军的履带式战车和59式、69式中型主战坦克提供技术保障外,还尝试制造钟表和钻子,但这期间轮式车辆的技术积累确实不足。

改革开放后,全国进入经济建设热潮,很多三线老国企需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转型的突破口。有造车经验的长安厂看中了当时日本流行的微面,于是联系了日本铃木的技术人员,谈引进技术的事情。

1984年3月2日,在重庆考察工作时,领导同志作出了“重庆也可以搞合资企业生产汽车”的指示。不久之后,长安工厂正式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当年11月,首批长安品牌SC112微型面包车和SC110微型面包车正式下线。经过长安人的不懈努力,长安厂正式从国有兵工厂转型为民用车厂。

第一批长安牌SC112微型面包车和SC110微型面包车下线后迅速风靡全国。从此,长安汽车的造车之路正式开启。20世纪90年代,长安汽车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成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

与铃木试水合资建厂终成正果

在引进铃木微型车生产技术并成功生产长安牌SC112微型面包车后,长安更有信心与日本铃木汽车开展进一步合作。1993年6月,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占股51%。

合资公司成立后,长安铃木选择了在日本市场已经存在多年的第二代奥拓车型。事实上,在国内,根据1992年“总军团”的统一部署,第二代奥拓(CA72)在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Xi安秦川四家国内生产企业投产。零配件由长安生产,四家企业自行组装车辆销售。

因为配套设施最全,整车质量可靠性高,重庆长安坚持到了最后。吉林的江北就是后来的吉林田童,然后和吉利合并发展了杰斯特和华普品牌。湘潭江南与众泰汽车重组,Xi安秦川生产奥拓-福乐改款车型后被比亚迪收购。

回顾长安奥拓,第二代奥拓车型已经连续生产了14年,期间不断升级改进,安装了ABS、安全气囊、电喷发动机等配置。直到2006年才正式公布制作。停产后的奥拓,因为售价低,保值率相对坚挺,所以能够在二手车市场兴盛一段时间。

然而,以微型车为主的铃木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国内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大尺寸空的汽车逐渐成为消费主流。虽然铃木陆续推出了雨燕、天语SX4等物美价廉的新车,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牵手美国汽车巨头福特 成就一代经典

如果说与铃木的合作将长安汽车引向合资之路,那么与美国汽车巨头福特的牵手可以说是为长安汽车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2001年4月25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资成立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

2000年初,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合资品牌紧凑型车和中级车并不多,但福特完善的产品线给这一时期的长安汽车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管理技术和技术资源。2003年1月18日,长安福特嘉年华作为福特在中国投产的第一款车正式上市。选择这款车作为长安福特的首款车型,现在看来有些试水,但这款车为长安福特梳理了两者的合作,为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2月,长安福特最重要的车型——长安福特蒙迪欧正式投放市场。这款4.8米长的美式中级车凭借时尚的外观,以20万元左右的价格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奠定了福特品牌在中国的产品基调。后来长安福特陆续推出了福克斯、翼虎等车型,都获得了成功。

从合作到各立门户的长安马自达

2006年,马自达汽车公司入股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同时公布了长安福特马自达在合作期间的唯一产品——马自达3。

马自达3由长安福特生产,由一汽马自达销售,因此长安福特不得不降低自己福特系列汽车的产能。根据最初的协议,一汽马自达将把15%的股份分给长安福特,以补偿福特系列汽车产能的减少。长安福特将把成品车卖给一汽马自达作为代工厂,后者负责销售。

由于三方协议的混乱,长安福特最终没有拿到其应得的15%股权,同时双方在成品车价格上产生分歧,不得不停止销售。2007年,马自达正式脱离长安福特,成立长安马自达。三家改成两家后才正式走上正轨。

无法善始善终的长安沃尔沃

福特是沃尔沃2006年的老东家。凭借与福特的关系,长安在2006年成功拿下了与沃尔沃的合资合同,另一家合资车厂的成立让长安汽车集团的羽翼看起来更加丰满。

但此时沃尔沃隶属于福特集团,自身发展受限。以沃尔沃S40为例。该车与福克斯和马自达3采用同一平台,但价格却是后者的两倍,这让S40的销量陷入困境。

合资企业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2008年,沃尔沃被收购的消息传出。2010年3月28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出售沃尔沃汽车及相关资产达成协议,长安与沃尔沃短暂的友谊宣告结束,因此根据之前的合作协议,只能出售沃尔沃S80L至2019年。

长安PSA 八年长跑终告结束

失去豪华品牌沃尔沃的长安汽车集团开始寻找新的豪华品牌合作伙伴。2010年7月9日,时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徐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前总裁瓦兰签署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合同及相关协议。

那时候长安和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资非常高调。从奠基到投产,长安PSA仅用了22个月,成为最快的合资企业。全新的汽车工厂将用于生产和销售法国豪华汽车品牌DS系列车型。自2013年投产以来,DS品牌已经向中国市场投放了5款车型。

然而,双方的合作并不像当初那么顺利。2016年以来,DS品牌销量持续下滑。因为产品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对DS品牌的豪华并不认同。法国消费者无法理解为什么一辆豪华车要用扭力梁悬挂,中法人员的沟通也没有达到相互信任的阶段。

2019年底的最后一天,长安汽车终于彻底退出了与PSA合资的长安PSA。长安汽车以16.3亿元的价格将50%的股权交付给深圳前海睿智投资有限公司(宝能汽车的全资控股公司),剥离了这一长期亏损的资产,而此次入华失败也成为PSA集团在中国的第二次失败经历。

从生产技术的引进到合资再到曾经拥有7个汽车品牌的长安汽车集团,正在驶向快车道的长安汽车享受着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但也要向现实交很多学费。说完长安的合资之路,我们把目光转向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之路。虽然能集合多家之长,但长安的独立之路还是很艰难的。

微车起步 逐步走向自主研发之路

长安牌SC112小型货车为长安汽车迅速占领了市场。到了90年代中期,长安汽车的微型货车逐渐坐稳了市场第一兄弟的位置,而为长安汽车配套的发动机厂江铃厂也因为长安微型货车的高销量,利润逐年增加。对于两家老牌国企来说,不如太平,于是在1995年正式并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6年10月13日成立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此时,长安已经开始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奥拓汽车。长安汽车在自己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轻松获得了铃木Carry的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长安之星这款真正帮助长安自主品牌打开销量的车。

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原院长陈久昌看来,长安之星的火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太快了。相比当时的竞品,长安之星第一次有了“车头”,而不是采用扁平化的设计,使得微型车第一次通过了碰撞测试。

然而,长安之星仍然依靠铃木的技术来完成产品。长安需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能冲击乘用车市场。于是,第一个自主车辆研究项目CM8就交给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所。CM8项目,选择了一家意大利设计公司来主导从建模到工程设计的任务,而长安自己则全程协助和学习。

CM8项目的成功,让长安更新了造车的工艺流程,同时也让长安汽车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继续投资R&D的同时,长安汽车于2003年在都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外汽车设计中心——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

梦幻开局但路程坎坷

长安汽车在意大利建立海外汽车研究中心后,开始酝酿第一个造车项目——奔奔。为了稳妥起见,奔奔的造型设计没有交给新成立的都灵汽车设计中心,而是交给CM8项目的海外合作伙伴,长安自己负责前期的市场调研。

2006年7月,长安汽车宣布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正式进军轿车领域。同年11月,宣布长安首款自主研发汽车正式上市。这款车售价仅为3.98万-4.88万元,大大拉低了私家车的起步价,同时时尚的外形设计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当时长安奔奔的品质非常对得起3.98万的起步价。为了批量生产长安汽车,长安汽车在渝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工厂,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确保产品质量。

奔奔的成功让长安汽车开始误判市场。后来2007年上市的长安捷迅,因为MPV定位模糊,没有被市场接受。2008年上市的长安智翔,因为市场公告不到位,再次落败。这两款车给长安自主品牌之路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此时的长安集团正与多家外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合资生产的汽车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让长安逐渐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车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长安在2009年推出了长安悦翔。

长安悦翔借助当时国内市场火热的马自达3的市场定位和造型设计,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毕竟对于当时消费能力不是很强的中国人来说,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与合资车相似的外观设计和性能,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后来的CX30也是基于福克斯的外形设计,获得了成功。

换车标 走向真正自主之路

向伙伴学习毕竟不是很长的路。长安汽车需要有自己的设计风格。2010年10月31日,长安汽车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和四大品牌logos。长安乘用车的logo由“盾”改为“爪”,代表了成为汽车行业“领头羊”的决心。

更名后,长安汽车开始研发新产品。一方面,长安汽车投资研发建设长安汽车碰撞实验室、英国R&D中心、日本R&D中心。另一方面,我们开始将研发成果投入到新车的生产制造中。

2010年基于CX20的更名车型和基于马自达三星级车型的悦翔V5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更名后的长安汽车直到2012年推出CS35才真正取得了原创的成功。2013年CS75的上市让长安汽车赶上了SUV热潮,长安CS系列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如今,长安正在发挥其自动驾驶技术。旗下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瑞景车型成为首款实现2000km自动驾驶长途测试的自主品牌,而热销的CS75也在2019年迎来了全新一代车型,销量逐渐逼近SUV销量冠军哈弗H6。

编辑总结:

从引进技术生产到向合作伙伴学习,长安汽车的自主之路异常艰辛,也经历了多次失败。但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已经超过部分合资伙伴,未来可期。当然,对于长安来说,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艰难和未知。我们期待见证长安汽车一起腾飞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